10月30日,華為2012實驗室人力資源部員工胡玲在華為心聲論壇實名發長帖,舉報導師楊瑞峰及HR高雁各種懶政失職,內容直指部分HR領導、華為部分HR政策導向及華為企業文化。
在帖文中,胡玲舉例說,有員工在晚上加班時去健身房鍛煉,導師楊瑞峰則認為“這種情況往小了說叫考勤造價,往大了說就是業務造假”,并讓大家(HR們)好好挖,能挖出大問題。此帖發出后,在不同社交平臺引發熱議。那么,這件事究竟誰是誰非?一起和頭牌觀點的用戶們討論討論吧。
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,HR不能成為前進的障礙
頭牌觀點用戶@石濤:
當前,華為公司業務管理的重點是應對美國制裁,加強業務連續性能力建設。按照財富CEO前段時間采訪的內容,老板說自己是一個執鞭人,促使著整個組織不斷前進。
HR不能成為我們前進的障礙。托馬斯·斯圖沃特曾在《財富》揚言“炸掉你的人力資源部”,拉里·查蘭在《哈佛商業評論》發表“分割人力資源部”。早前,華為也曾拆分人力資源部。
我們更應思考,如何推進HR變革、發揮更大的價值。應以業務和客戶為導向,服務好業務和客戶,給員工匹配對應的服務和資源,促進公司發展。
管理者依靠目標和自我控制進行管理。管理是管事而不是管人。管理者應該成為下屬的幫手。管理就是讓一線員工得到并可以使用資源。
那么,HR在公司的工作重點是什么?
頭牌觀點用戶@岳海棟:
當前,華為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是激活組織,加強新陳代謝,保證組織充滿活力,樹立求戰求勝的良好精神狀態。
人力資源上的重點是加強專業能力建設,識別南郭先生,讓能力和精神狀態跟不上的人員平穩的退出公司,給年輕人騰出崗位騰出空間,讓整個組織盤活,人人看到希望,樹立跟著公司繼續戰斗的信心和欲望。
上面的這兩點主要是基于老板這么多年的經營策略,或者說核心價值觀,反映到人力資源管理上,就是以客戶為中心,以奮斗者為本,堅持自我批判,長期艱苦奮斗。
頭牌觀點用戶@嵇康:
現在很多企業招聘時候是HR先行HR主導。HR篩選完了才輪到用人部門。華為拆分人力資源部的原因也在這:部分HR不懂業務。對于不懂業務的HR,華為曾經的做法不是干掉你,而是干掉你的權力。
人力資源如果不懂業務,就不會識別哪些是優秀干部,也不會判斷誰好誰壞,就只會通過增加流程節點來追求完美。
每個公司內部都有問題,把鍋直接甩給HR不公平
頭牌觀點用戶@Lambda:
一個公司,被欽定當黑臉的人就是人力,其他人都可以用某些手段提高自己部門的口碑,只有HR部門沒辦法,任何一個領導想開人都不自己動口,讓HR去說,越狼性的公司越是如此,這反映的不是一個公司的問題,是法律不健全或者企業違法成本太低導致的。
都是研發,為啥國內頭發都熬沒了,國外還能按時下班,把鍋甩給HR不公平。
頭牌觀點用戶@華為小強:
我們作為理性人,不能單看這個加班時長來決定什么,工作過程中,其實可以看看,最優秀的那個員工,往往不是加班最長的那個。
員工加班,可能因為工作量太大導致,但若是工作量相同,花費時間更長的人往往是能力不足,不夠專注等原因導致,也可能因為工作過程中劃水導致,顯然,那位員工被HR判定為劃水,可能基于平常觀察、合作同事反饋還有工作績效。
不要什么事都推HR身上,有可能是因為那個員工的上級要求。
對這個事件掌握信息不夠,需要多了解情況。公司內網各種吐槽的不少,每個公司都有問題,司空見慣了。
歐美企業推出的以人為本的理念,在國內何時能落實到實處?
頭牌觀點用戶,東亞財經 主編@郭少英:
經常在報道中看到,包括國內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在內的先鋒企業,特別重視工作環境的打造,除了正常工作場所外,不少企業都有健身房、綠色跑道、閱讀書吧、茶室,甚至有的還提供讓員工臨時打盹的地方哺乳室等,這些都是為了讓員工更好的休息以更好的工作。畢竟員工的業績是很容易看到和考核的。如果把使用這些活動室或休息室的時間當作工時造假,并進行指責,不僅不人性,也與公司設立這些場所的初衷相悖。總體上說,中國企業都太拼了,一線員工尤其不容易。HR部門就不要以自己的苛責向領導展示自己的盡職盡責了吧。畢竟健康工作比工傷式工作更健康,也更可持續。
頭牌觀點用戶@Cairns:
中國本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從改革開放才開始引入這個理念,在面對左手是情懷,右手是現實的情況下,如何去平衡這兩者的關系,是面對管理層的一個嚴峻考驗,面對歐美企業推出的以人為本的理念,什么時候能落實到實處?